启爸扯闲条

【转】不打不骂还能训练思维的管教方法,你想学吗?

2016 9月29日
时间:2016/9/29(周4)17:09|作者:启爸|分类:杂货铺

小孩这种生物有种共同特点,叫做:很!难!控!制!如果你养育过年幼的孩子,应该更能够体会什么叫做苦口婆心,气急败坏和无可奈何。

为此,大概你看过不少教父母“怎么去”的文章,而儿童发展心理专家默娜.舒尔则认为,如何思考同样重要。她认为无论是一个5岁孩子想与同伴争抢玩具,一个16岁孩子想追求心爱的女孩,还是一个30岁的成人想在公司竞争中获得提拔,都是在面临一个同样的处境——“如何解决问题?”,具体怎么做其实并无定数,关键在于以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思考。因此,引导孩子练习这种思考方式,才是真的对他影响深远。

如果一个人在5岁就开始思考和同伴的玩具分配问题如何解决,那到25岁面临工作,婚恋等问题时,经验值已经远超同龄人,父母还有啥好操心的。

为此她与多家学校的老师孩子和家长们合作了一个研究项目,在对3—12岁孩子养育和教育的实践中,推行一种叫“我能解决问题(I Can Problem Solve)”简称”ICPS“的方法。这个研究通过了长达25年的大样本跟踪检测,有理论,有实践,有检验看起来相当靠谱,马上吸引了我这个理科生的注意力。

好吧,以上都是假正经,主要原因是我2岁半的儿子最近热衷于一项叫做“禁止除我以外的所有人和妈妈说话”的活动——每当我打电话和与他人聊天的时候,他就会尖叫。而舒尔博士的研究例子中恰好有此情景。

以下是ICPS方法的应用过程:

1. 字词训练

一类是逻辑词,比如“因为/所以”“如果/那么”。不要以为只有2岁的孩子需要这个训练,观察一下,10来岁的孩子,甚至成年人日常都很少完整使用这类词汇,有时是为了省事,但省着省着就连脑子一起省了,思维模糊,逻辑混乱。比如一个人评论“老人带的孩子都很娇气”,至少加上个“部分”吧。

一类是情绪词,因为此方法重在帮助孩子们解决与人相处时碰见的问题,人和人相处很多时候谈的就不是事儿,而是情(瞬间反思和老公吵架的问题)。年幼的孩子知道“开心/伤心/生气”就可以了,随着年龄增长还要逐步熟悉“沮丧/嫉妒/骄傲”等更复杂的人类情绪。

这个训练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使用这些词语的时机,并且刻意加重语气。聊天,读绘本,看电视都有大把机会。

你洗手之后我再给你吃饼干。

我们吃饭,去玩滑梯。

小熊哭了,他很伤心

当然对于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玩游戏,针对儿子的情况我和他玩了很多次“相同/不同“的游戏。

宝贝,咱们来个“相同/不同”的游戏吧。

我在举手,现在我又举手了,我刚刚做了两件相同的事儿,举手。

现在我要做不同的事儿了。我拍了下脑袋,拍脑袋和举手是不同的事儿。

下面该你了,现在我举手,请你做一件相同的事儿。(儿子快活的举手),很好,我们在做相同的事儿,接下来你可不可以做一件不同的事儿。

这一步熟悉后,开始引入“同时”的概念。

宝贝,我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我可以同时举手和跳。你可以吗?

可以(儿子迅速模仿我)

接下来,你可以想两件不能同时做的事儿吗?比如你不能同时举手和揪耳朵。

然后你还可以想出更多的吗?

当然,具体情境要比以上复杂的多,由于儿子年龄太小,很多环节需要多次重复(如果4岁以上的孩子接受度会更高)即便是这样,经过大概一个多月有意无意的渗透,之后只要我提到这两个词,儿子就会一副“我懂你”的兴奋表情,我知道,目标GET。

2 讨论感受

首先鼓励孩子谈自己的感受,吃了饼干开心吗?不让你看电视伤心吗?被小朋友推倒了生气吗?孩子是天生有识别情绪的能力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把情绪和语言联系起来。

接着开始抓住机会谈自己的感受,即便孩子6岁前很难真正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他们的正常状态,家长也还是需要随时表态,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关键是使用语言,打他一顿和各种数落都不如明确告诉孩子“老 妈 很 生 气”!

3 进入解决问题的对话

从解决我儿子总是打断我与别人的交谈这件事来说吧。

之前我的做法要么是对他的尖叫充耳不闻,实在受不了就朝他嚷嚷“你别叫了”,末了还补上一句“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大人说话小孩不要吵!”

现在我的做法是:

“我可以同时和你说又和阿姨说话吗?”(提示思考事实)

“我和阿姨说话时你打断我,你觉得我会有什么感觉?”(提示思考感受)

“我知道你想和我玩,当我和阿姨说完之后,我会听你说的。现在你能想点不同的事情来做吗?这样我们都会很开心”(提示思考行动)

即便有时候他会故意和我唱反调,比如回答“可以同时说话”,或者一直沉默,但我发现只要把这个程序完整的走完,他还是能安静下来,大多数时候都会愿意等待。


那么总结一下ICPS的特点:

ICPS不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比如告诉他“不要吵”“不要在墙上画画’“不要抢东西”,即便是很耐心去解释,这样吵显得没礼貌啊,在墙上画画擦不掉啊,要学会分享啊,其实都是在替孩子思考。人啊,无论是5岁还是50岁,都需要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ICPS只强调事实和感受,不评价。因为事实和感受都是确定的,以这个为基础的思考才不会偏离方向。但评价类的词,比如“乖”、“听话”、“懂事”都很难界定,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观察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关键特征就是能不以世俗评价为基础来思考问题。比如最近易中天做节目,被大学生质问他当年明明不是历史专业的老师,却跑去百家讲坛讲历史,是“不务正业”,易中天很淡定的说,我是“不务专业”,首先行业没有正邪,然后人当然是可以掌握多门专业技能的。

ICPS提示孩子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方向是双赢。很多时候年幼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他的道德品质问题,只是他不知道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知道优先选择能让大家都开心的方案。比如一个孩子为了抢玩具打小朋友,你得让他思考除了打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得到玩具,而且不是父母直接给出方案,得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

ICPS强调前期练习过程。引导孩子对解决问题进行思考的难点,是问题发生时往往是有情绪的,而他们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脑袋都不够用。所以在心情好的时候通过日常对话和游戏进行拆解练习,在关键时刻才能一点就通。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拿着育儿专家给出的套路,在自己孩子身上却毫无效果的原因。



文/圆太太(简书作者)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1b14800d3a7e/comments/440290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


浏览1750 评论0
作者启爸 分类杂货铺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转】国外小孩用这个方法阅读任务 中国家长却无人知道 【转】玩PS,懒人进阶必会的20招高效冷门技巧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