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爸扯闲条

武侯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班(小学语文)学科培训笔记

2012 12月27日
时间:2012/12/27(周4)20:12|作者:启爸|分类:记笔记

时间:2012年12月27日上午
地点: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
主讲人:杨东(成都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高级讲师、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专家、“国培计划”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首席专家)
主题: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形式:参与式培训
内容:
    准备工作:按照4人一组分组,确定一名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记录员(好像还有一名评论员),全班设观察员一名,负责记录表扬奖励先进小组及个人。
    前言:
    小组学习很重要,但很多教师不得要领,任务很小,时间就很短,据对某学校一次课的观察,最短一次15秒。小组合作之后不仅需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还要有 对团队的评价。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所以最好的操作办法是轮回制,强制每个人都轮流担任一个角色。小组合作的价值在于一是课堂知识本身的需要,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学会等待。
    导入:
    语文教师要练就一些独门绝技,比如讲故事、朗读。
    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杨老师讲故事可不是白听,要联系生活、工作,要想点什么?记住:听我的话要想自己的事,看人家的书要想自己的事。
    《 进京赶考的故事》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 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达,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 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 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 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点这谁谁就说,别人说过的内容不能重复。点着你如果不说,说明你唱的比说的好听,那你就唱,如果唱也不行,那你就朗诵一首诗总行了吧。
    (思考、发言中……:如阅读的个性化,独立判断能力,不同角度看问题,此人求真求善,具有依赖性,人做出决定会受到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人是在不断的改变的)
     我的感受:
    不同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感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不同”是真实的语文,是语文的美丽。相同难免“假”,也就难免枯燥乏味。
    语文不是“回归”的问题,是如何“翻身”的问题。
    曾经有人就不断地谈语文的回归,试问你想回到课改前前呢?还是回到解放前?甚至回到民国以前?是不是那时的语文教学就很好了?“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说明你犯了明显的方向性错误!(笑)
    我们来看看语文名师的课堂:

    
    从以上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这是典型的问答式讲授式课堂。语文是名师最多,每年发表论文最多的学科,也是被批判最多的学科。
    再看窦桂梅的《圆明园的毁灭》
    
       
    大多数名师,如果单就教学方法而言是不值当学习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名师值得学习),但是我们为什么又崇拜呢?第一是心理作用,我们是带着崇拜的心理去的, 而非批判的心理;第二是他们的确有天赋,站在学生面前就能吸引学生;第三则是,越是名师心理素质越好,久经历练,气定神闲。我们不得不佩服的是名师的学科 素养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贾志敏,读书的声音甚至比播音员还好。
    但是,你永远变不成支玉恒。我会听课,很容易被误导。
    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仍然是问答式的讲授式的课堂。“讲授与问答”式课堂的效率: 《学习的革命》:“我们能够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 15%,亲身经历内容的50%。” 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

    头脑风暴: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突出问题?每个人写一两个问题,然后发言。(写问题中,发言中……:未关注所有学生、不敢放手、ppt依赖性、有感情地朗读、怎样与考试衔接,应考的教学、习作教学强调技巧)
    插话:关于有感情地朗读,强烈建议老师们区分三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乱用。要区分①情感与语感的区别,你引导的到底是语感还是情 感?②情感与情绪的区别,学生被激发的到底是情绪还是情感?③技能与能力的区别,你发展的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还是能力?(http://wenku.baidu.com/view/695c3549e45c3b3567ec8b32.html

    我们老师往往会有思维方式的误区:往往基于理性状态去工作。要更多地关注问题,关注问题的解决,而非问题本身或理性的结果!
    下面我来说说我看到的语文教学的“十大问题”:
    
    
    我们一学期教一本书。我们口口声声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有意无意地让学生心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鲜活的 思想被整死了。小学主要是把学生思想整死,中学主要是死整。学生之所以提不出问题也是被你们“整死”的结果。
    我们教师这行有很多正确的废话。
    语文教师是最可以偷懒的教师,你一味你关注分数,你的学生反而没有分数,不信大家读一读这个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爬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了以后,藤上结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有几只蚜虫,他想:“有几只虫子怕什么呀?”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个 邻居看见了对他说:“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他奇怪地望着邻居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可是,过了几天, 叶子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掉光了。那个人看见了后悔极了,决定下一年再种。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细心地照料,经常给它浇水、施肥,没过几天,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又和去年一样爬着一些蚜虫,于是,他想起邻居说的话,马上拿来药水把蚜虫消灭 得精光。
    就这样,葫芦一天天长大,后来,葫芦真的长得比南瓜还要大呢!那个人高兴极了!
   
    你把文中所有的“葫芦”二字换成“分数”!

    为什么语文不需要分数,因为你越是死整越是整不好。
    如果你胆子够大,一学期三分之一的时间拿来教教材,其他时间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举学生的例子)将什么练习册、字词句篇、单元卷,每课一练、教参书统统扔进垃圾桶里。
    记住我的话:“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决定什么样的学生发展。”你期望你的学生能说会道,那么你就有与之相应的语文活动,你的学生就有能说会道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完成练习:进行教学设计。每个人手里有三份不同的教学内容《小古文》《乡村杂咏》《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贫生,卖画度日。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像这样来进行设计:
    
    要求:小组快速形成教学设计, ①以学生活动为线索;②不超过五个学生活动;③联系小学语文现实问题的解决。
    每两个组一个课题,便于评比。
    (各组讨论中,然后在一张很大的纸上贴上本组设计,然后交流,杨老师插话点评)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40分钟的课,小组合作学习不要超过两次,最好一次,放在有合作价值的地方。不要有太多的讨论交流设计,小学生还不大具有“讨论”的 能力。在小组合作的选择上应选择在基础的知识的掌握上,而不是比较宽泛的讨论交流上。

    我们的课堂,很多功夫都花在了“读懂”上,但是,“懂”到什么程度很值得推敲,如果要懂得教参分析的程度,懂到教师的水平,那,完蛋了。
    分数从何而来,作文(文言的积累),写字(毛笔蘸水板书熏陶)……
    弱化一个环节:对课文的理解!只有这样,教学改革才有时间和空间。在字词上画的功夫才能强化。在小学起始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随文识字往往随的文太长,文章又与学生生活脱节。
    按照自然人的发展规律,是先会说后会认的,但在教学中我们偏偏要反着来,先让他会认,再让他会说!
    讲方法不如教用方法。
    每教一文,必寻一语文训练点。
    讲故事能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如《师恩难忘》中的那位老师,故事串起的意境最难忘。
    多媒体依赖性,语文如果太多地用多媒体,学生想象的翅膀就会一天天折断。语文有空灵之美。本来“一去二三里”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不同的画面,你的多媒体一呈现,学生就只剩下一副画面了。
    好好研究下韩新娥(http://blog.hfly.net/u/2397/archives/2011/5804.html)的教学法,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上的经验(韵文识字)值得研究。出版的三本书《童谣》《俚语》?
    学生随文能背诵与单个认读是不一样的。生字要搬家,还要回家。比如教学《上学歌》,先唱,再读,后认,再写。读一读她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你看到人家用滥了的方法时一定要求变。
    比如大家都让学生用直线、波浪线勾画课文时,比如举起手指头书空时,你可不可以用脚啊?用头啊?甚至用屁股?
    一堂课目标不要太多,要更聚焦,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参害人,索性把教参扔了。有人提倡对文本准确解读,如果你使用教参,解读完了又不能跳出去,还不如不 解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中,理解“给”永远比“拿”更快乐,他不理解又怎么了?他甚至不学这篇课文难道他就不知道吗?我们的理解过于成人化,政治 化。能不能理解不重要,没理解到就算了嘛。
    课堂少讲,留点口水养牙齿。
    时间关系,结束……


浏览1752 评论0
作者启爸 分类记笔记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学科培训笔记 2013年1月18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