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 媒体引导下的德育
中小学德育的实践模式和问题:
支撑方式:大型或特殊活动。特点:全校师生突击动员、快速引起轰动、及时呈现亮点。
换言之,如果没有具备这些特点的大型或特殊活动来支撑,学校德育将黯淡失色,学校德育即无可圈可点之处。都是常规,大家都一样,有何可说值得说之处。没有,自然不行。
这是坏事还是好事?我想我们得辩证地看这个现象。新媒体时代,社会了解学校的渠道恐怕主要还是网络媒体,即便是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口口相传某学校如何如何云云,其相传的素材也还是这些宣传报道内容。媒体宣传的特点决定了宣传内容要求新求异有看点。学校德育以大型或特色活动为支撑自然是多重选择下的结果。
进一步说,大型或特色活动时学校德育途径、方法的组成部分,但德育管理者不能把它作为核心部分或唯一部分,更不能把活动当目的,不考虑德育目标是否切实合需,活动“搞了”就OK,若是,则可谓德育的形式主义。对于社会来说,不利的结果就是以为这些大型、特色活动“好”学校就好,学生整体德行德性自然不甚了解。
我们如何评价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呢?无论我们心目中的标准如何,现实中往往是:轰动程度、事件亮度、参与领导级别高度、媒体报道密度。实际上,这还是学校外宣的逻辑。对于润物细无声的隐形德育,向来是不太重视的。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