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爸扯闲条

听刘教授的报告所记一二

2016 6月9日
时间:2016/6/9(周4)20:06|作者:启爸|分类:聊教育

      刘永康教授来我们学校讲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所走入的误区,讲得很好,遗憾的是时间关系,很多东西只能跳过。在后来的闲谈中,我更是收获了不少。有时候就是很奇怪,他讲的许多东西我在一些个书上是看过的,但就是没有听他讲之后留下的印象深刻。

      刘教授说,人有两项基本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力叫记性,理解力叫悟性。他们的发展是什么规律呢?记忆力从0-3岁是快速发展期,3-6岁是突飞猛 进时期,6-13岁达到顶峰,也就是珠穆朗玛峰,20岁以后开始减弱。那么理解力呢,0岁开始逐步就有了,但理解能力是从13岁开始快速发展的。什么时候 开始减弱呢?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这样一个结论告诉我们什么呢?关于经典诵读,语言积累等一揽子事情,12岁之前要让孩子“死记”,不一定要条分缕析, 不一定要追求理解,实际上也理解不好。12岁以前用填牛式教学,还不仅仅是填鸭,要填得多,以后才有材料反刍。12对以后就要“记死”,就要在理解的基础 上记忆了。

      刘教授介绍他的经历,他说他已经把背诵当成了向某些人抽烟喝酒一样的习惯。当我们听他用川话噼噼啪啪地背出《孔雀东南飞》,背出《蜀道难》,背出昆明大观 楼天下第一长联时,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记忆能力。他说,当你把背书当成习惯的时候,背诵的经典名篇就是磨刀石,磨出的记忆能力之刀将会越磨越亮。这个时 候,我突然觉得四川话背书原来也一样好听,甚至更加亲切。

      刘教授说他一生中有三次从政的机会,所面临的选择都不是点把点大的职位,但每一次他都选择了教书。他还说,近几年因为少了一些杂务,收获也要多些。刘教授 快七十的人了,讲话声如洪钟,谈吐逻辑缜密而幽默谦逊,不近视不眼花。这让我很受打击,我在想,如果刘教授从政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呢?当沉浸在无边无际的 杂务与压力之下,七十来岁会不会还如此健康呢?我一个三十来岁的人都不如一个老人,想来就怀疑,我的这天路是不是走不得呢?

浏览1784 评论0
作者启爸 分类聊教育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培训:为何只是“办班”?——杨东 关于研训的相关读书笔记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