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爸扯闲条

启爸谈德育3:德育目标设计要紧贴政策之“地”

2018 3月8日
时间:2018/3/8(周4)21:03|作者:启爸|分类:聊教育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是培养人的品德,是将社会思想、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人的品德,是促进人的品德社会性发展,成为堂堂正正站立的人[i]。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公民,课程的编制者必须紧紧围绕着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等党和政府部门、少先队的领导结构所颁发的各种文件精神来制定课程目标。

1.   几种相关政策文献及其相互关系

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近年来各相关部门所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主要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大学参与,2016年,本文简称《素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2017年,本文简称《指南》)

《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育部,本文简称《守则》)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全国少工委,2015年,本文简称《活动课程纲要》)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教育部,2004年,本文简称《规范》)

以上文件精神与党的教育方针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1所示:

11.png

几个主要德育文件相关关系示意图

首先,所有的德育活动都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开展的;其次,《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指南》中的德育内容与之在相当程度上交叉着。第三,《守则》和《规范》都属于《指南》框架下的内容。第四,《活动课程纲要》是以《规范》《守则》甚至是《指南》内容的实施为目的的。

那么,究竟应该以哪一个为主要的课程目标的编制依据呢?

2.   政策要求课程以《守则》为抓手

2017年9月,教育部官网以《解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二三四五六”》为题发文,旨在正确理解和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章指出: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ii]。这条官方解释,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编制从目标设定到内容选择都划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即课程目标聚焦在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人格”和“行为习惯”上,课程内容聚焦于“《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

实际上,教育部在发布2004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时就强调:《守则》和《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守则》和《规范》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及中小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健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做到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由此可见,本文从《中小学生守则》入手来探讨德育课程的编制,对于达成小学生德育目标来讲切口小,可操作性强,合理、科学,而且有必要。

3.   课程目标基于《守则》科学规范地制定

首先把《守则》条文中的核心词筛选出来作为课程模块名称,“举纲”以待“张目”。如下表1中把《守则》第一条分为三个核心词,即“爱党”“爱国”“爱人民”三个一级课程。

第二步则是把其他几个相关文件的中与核心词概念相近的条文梳理出来,按照包含关系(宏观理念到微观操作)使之归位。下表 1即列举了《守则》第一条及与之对应的其他文件的条文。

《守则》原文

课程模块

德育课程目标制定及内容筛选的主要政策依据

《守则》—S;《规范》—G;《核心素养》—H;《指南》—Z

括号中的“一”表示《守则》原文中的条目顺序,“1”表示《规范》原文中的条目顺序

政策原文(一级条目)

政策原文(二级条目)

《活动课程纲要》条文(个别条文因其细致的表达,可视作“三级条目”)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爱党

S——爱党(一)

S——热爱中国共产党(一)

Z——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小学低中高年级目标)

S——了解党史(一)

H——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H——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l   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故事和革命先烈、少年英雄事迹;

l   寻访优秀党员,感受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l   认识和感受党的关怀

l   牢记党中央和习近平爷爷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相信党、热爱党,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l   学习理解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

l   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爱国

S——爱国(一)

S——热爱祖国(一)

Z——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小学低中高年级目标)

Z——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家乡(小学低年级目标)

H——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H——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S——了解国情(一)

Z——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小学低年级目标)

Z——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小学低中高年级目标)

G——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1)

G——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1)

H——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S——珍视国家荣誉(一)

l   热爱自己的家乡

l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l   认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

l   认识“四个全面”布局

l   学习祖国发展的历史

l   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l   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各民族小伙伴

l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l   认识基本国情,懂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l   “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l   学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爱人民

S——爱人民(一)

S——热爱人民(一)

Z——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人民(小学低中高学段目标)

H——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H——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际理解)

l   懂得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学习先进人物,学习为人民服务

l   认识人民子弟兵,认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形象,懂得强军梦,向解放军学习

l   牢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守则》第1条及其他相关文件条文表述列举

由此我们还能发现,现行的德育政策文件,实际上都在围绕着几个关键词分别用相同或相似词句展开表达。完成上述两步之后,我们得到了一张完整的“德育政策文件条文归类表述一览表”,这张表中围绕同一个核心词的所有条文,实际上就是我们编制课程目标的“边界”,即小学生德育课程的“边界”,某核心词概念的“边界”。比如围绕“爱国”一词的德育课程,一方面目标和内容都会因不同的学段、年级而有侧重、有阶段、有层次;另一方面,“爱国”和“爱党”之间在概念上是有“边界”的。

我们如此强调《守则》核心词的“边界”清晰,正是出于设计的德育过程可操作、实施的德育活动可观察,取得的德育效果可测量三个方面考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清晰的德育课程目标就不可能编制出德育教学、德育活动的目标,德育就从根本上不可能贴地走心有效益。

第三步要将各种政策文件条目进行归类梳理,围绕核心词编制一级课程模块的目标。作为科学的德育课程目标,既要符合目标编制的理论原则,也要符合德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课程编制者编制目标可以借鉴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的观点,从“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维度入手,以德育认知为起点,让学生沿着“明理——共情——炼意——笃行”的路径来完成德育过程。比如“爱党”课程的目标,可以表述为:  

A.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简要历史和光荣传统。

B.   了解政党和中国共产党的简单常识。

C.   了解党员和党组织的基础知识。认识学校中的老师党员,了解学习优秀的老师党员先进事迹。认识学校的党组织。

D.   通过了解党对我们的关爱的具体事例获得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具有初步的热爱党和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

      第四步要将课程目标“年级化”。如果说前面的步骤是总体规定“爱党”课程的小学阶段目标的话,那么这一步则需要落到每一个年级上,在“边界”以内编制出适合各个年级学生身心规律的目标。毕竟,一年级的“爱党”课程目标自然和六年级的“爱党”课程目标在层次上、程度上都不相同。如果说上面的步骤主要是学校德育管理者的工作的话,这一步将是所有班级德育工作者的任务,相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将进行“集体审议”,编制出课程的年级目标。而只有经一线教师的参与,课程的实施才能保证真正落地。


[i] 胡厚福. 德育原理[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 23

[ii] 教育部. 解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二三四五六”[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090502/mtbd_2017090502/201709/t20170906_313701.html, 2017-09-06


浏览1721 评论0
作者启爸 分类聊教育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启爸谈德育2:概念认知偏误是导致德育实践低效问题的主要原因 难得宁静

  你怎么看: